行业新闻|农业农村部:2020年电商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达78.9%
- 分类:新闻中心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1-12-22
- 访问量:941
【概要描述】农业农村部:2020年电商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达78.9%;农业农村部:全国“一村一品”主导产业产值超过7000亿元;交通运输部:开展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专项督查 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
行业新闻|农业农村部:2020年电商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达78.9%
【概要描述】农业农村部:2020年电商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达78.9%;农业农村部:全国“一村一品”主导产业产值超过7000亿元;交通运输部:开展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专项督查 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
- 分类:新闻中心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1-12-22
- 访问量:941
01 农业农村部:2020年电商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达78.9%
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联合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12月20日在京发布了《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》。报告显示,2020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达37.9%,电商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8.9%。
报告称,到“十三五”末,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,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明显改善,农业生产信息化稳步推进,乡村治理数字化成效凸显,数字乡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。
此外,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,信息化服务加快普及,发展环境持续优化。这些都为“十四五”期间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农业农村部表示,经对全国2642个县(市、区)相关数据综合测算,2020年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为22.5%,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水平为22.1%,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13.8%,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行政村党务村务财务“三务”综合公开水平为72.1%。
同时,以县、乡、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、以信息化为支撑、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“雪亮工程”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7.0%,县域政务服务在线办事率为66.4%,电商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8.9%,县均农业农村信息化财政投入近1300万元,县均农业农村信息化社会资本投入超3000万元,县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78%。
另一方面,报告也显示,虽然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,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起步阶段,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,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、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低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、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。
业内专家表示,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数字化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,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,进一步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扩展延伸力度,加快新一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乡村地区的发展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过程深度融合,以数字技术带动乡村新业态融合发展。大力推进数字乡村民生信息化,积极打造乡村金融、文化、民政、社保、就业、医保、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,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推进数字乡村治理新格局。
02 农业农村部:全国“一村一品”主导产业产值超过7000亿元
农业农村部今天发布,截至目前,我国已认定3673个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,主导产业产值超过7000亿元,这些村镇资源禀赋集中、主导产业突出、发展特色鲜明、品牌效应明显。其中,有174个产值超10亿元的示范镇,249个产值超1亿元的示范村。
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,农民收入增加,2011年,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认定工作启动。十年来,“一村一品”乡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,经营主体不断增多,产业形态更加丰富,特色品牌日益壮大,对促进乡村产业兴旺、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03 交通运输部:开展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专项督查 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
13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“十四五”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有关情况。
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、一级巡视员张大为表示,运输是冷链物流的基础环节和重要载体,在冷链物流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。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冷链运输发展,近年来,从基础设施、运输装备、标准规范等方面多措并举推进冷链运输发展,取得了积极成效:“十三五”期,冷藏车保有量由9.3万辆增长至28.7万辆,年均增速达到20%以上,其中,2020年就新增冷藏车7.2万辆,增幅达33.5%,增速创近年新高。铁路冷藏车厢、航空冷藏中转箱、冷藏集装箱和保温箱等运输设备不断发展,有效满足多样化冷链运输需求。冷链运输基础设施逐步完善、法规标准不断健全,为冷链运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。
推动冷链运输一体化运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冷链物流降本增效提质,更是支撑冷链物流全程“不断链”、保障食品安全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。当前,我国冷链运输一体化方面仍然存在跨运输方式衔接不畅、城乡运输发展不平衡、全链条监管不足等问题,亟需加强部门协同,形成工作合力,不断提高运输一体化组织水平。《“十四五”冷链物流发展规划》(下称《规划》)提出,到2025年,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、覆盖城市乡村、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,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。实施“骨干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”,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企业集团。张大为表示,下一步,将贯彻落实《规划》部署要求,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、结果导向,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强化冷链运输一体化运作:
一是推进冷链基础设施一体化
支持具有冷链物流服务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建设,强化铁路、公路、水运、航空、邮政等设施的有效衔接,进一步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,提高一体化融合发展水平。
二是推进冷链运输组织一体化
继续实施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,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多式联运发展,鼓励发展“海运+冷链班列”海铁联运模式。引导具备条件的综合货运枢纽间开行冷链运输班车、班列、航线,提升干线运输规模化水平。
三是推进冷链运输城乡一体化
大力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,积极推广冷链运输“分时段配送”“无接触配送”“夜间配送”。进一步改善农村冷链运输条件,拓展乡镇运输服务站冷链物流服务功能,加强冷链领域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宣传推广,破解农村冷链运输“最初一公里”与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。
四是推进冷链运输管理一体化
研究建立进口冷链食品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管理制度,推进与全国冷链食品追溯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,形成全链条的追溯体系。鼓励企业建立完善冷链运输温度监测管理信息系统,实现冷链运输车辆、驾驶员、温度、运单以及流向信息的动态采集,强化冷链运输全过程跟踪监测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