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始于20世纪80年代,在政策推动和经济发展的多重利好下,一方面已形成以农批市场为核心的产业链结构;另一方面大型商超、电商平台等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售渠道加速行业变革。尤其是疫情期间,社区团购、前置仓等新模式为供应链整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,物流管理、冷链布局为农产品成本结构优化、产品质量控制、产品品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面对多元的消费新场景,新时代如何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,链接多元的业态模式,构建稳定的供给关系,形成以销定产的新供给平衡?财政部、商务部在今年印发的《关于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》,中农仓控股选择打造涉农流通平台,助力构建“销、供、产”新生态。
1 肯定农产品交易市场在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枢纽作用,支持公益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升级改造
分散的种植区域和细分的城市消费结构,决定了大型农商市场仍然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主渠道。
因此,加强农产品供应链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发挥农商市场资源禀赋,通过数字化改造,强化其核心功能,通过结合自身实体市场、仓储(冷库)配送、质检、供应链等优势,打造集“展示展销、采购交易、物流配送、信息发布、质量检验、供应链金融”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平台,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市场结合,整合拓客引流、店铺展示、营销促销、仓配一体化、移动互联网、供应链金融等资源,高效服务百姓餐桌。
2 明确物流在农产品供应链发展中重要的载体作用,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和产地物流设施建设
物流是链接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,往往也是供应链中成本较高的部分。首先是冷链,其次是仓配数智化,如中农仓控股通过打造互联互通的流通网络,不仅缩短了流通渠道,降低了流通成本,稳定了农产品价格,还为农商市场仓储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。
3 探索“消费-生产”的反向信息流系统建设,创新农产品零售网点及其数据打通
随着网购、社区团购等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末端零售网点是真正触达消费者的供应链最后一环,在数字化浪潮和消费升级双重背景下,中农仓控股打造“产地供应链+生鲜连锁超市+互联网+物流配送”三网合一的生鲜经营模式——快买生鲜。
高效稳定的供应链有助于进一步畅通日常消费的末端物流通道,为数字经济时代有效释放消费活力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,同时也为生鲜电商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。
| 快买生鲜店示意图
4 完善供应链金融产品,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健全可靠的金融服务
供应链金融同样是供应链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,在解决上下游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上提供了有效的办法。在双循环战略下,中农仓控股紧紧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,遵循“强节点、建链条、优网络”工作思路。同时紧盯国内市场,助力构建完善的农产品供应链网络体系,形成“销-供-产”反向的供销平衡关系,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,保障市场供应,助力乡村振兴、促进消费升级。
(文内信息综自:中国食品报、中国蔬菜流通协会)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